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

如果期盼這個世界永遠都該給我最好的,給我我要的,簡單的來說,是貪。貪對我來說不是一個要去撻伐的事,只是人普遍的一種狀態。而貪,帶來痛苦,因為人間的事,好壞參半或好壞輪番上陣才是常態,所以只要我們所期待,總有許多事會落空。但這世界也不是來折磨我們的,祂讓我們在壞事裡看到好事,好事裡看到無常,然後學習無論好壞都能安然自在,活出那個好壞之間一直都沒有動過的喜悅本質。

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愛,一片愛

去年也參加了這場楊博士的兩日共修,聽到影片(1:22:05)中的分享者說到在那兩天在會場中感覺到愛好像是凝固的,伸手可以摸到,博士隨後也回答,說愛組成了物質,不由得讓我大哭。

想到前年因為常聽博士說臣服,或許是不知道怎麼樣才是真正的臣服,困惑真的是什麼都交給生命,交給神,不參雜任何小我的念頭嗎? 結果宇宙透過同事,捎來”臣服實驗”這本書的訊息,在台灣沒有看完還帶著去日本旅遊,書裡面說的一切彷彿都讓我的頭在燒,是想臣服到底的燒嗎,也說不上來。這個燒的感覺持續到旅遊途中在一個不起眼的地鐵站時,突然一個瞬間,我感受到周遭的人、空間一切都是愛,連眼前的一塊磚都是愛,我一直不明白那個瞬間的感受到底是什麼……,現在突然從博士口中說出愛組成物質時,好像啟動了一個開關讓我哭了好久,原來那一瞬間是真的,不是我的錯覺。

何其有幸對真實驚鴻一瞥,讓我知道五官感受而交織成的世界真的並不堅實,而如果一切是愛,就真的臣服到底吧,就接受眼前的一切吧,就不需要去分別了吧,就活得坦然吧。也去活出愛吧,因為如果一切都是愛,我本身就是愛。

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開始靜心之後,第一個感受到的是平靜,心不再時時隨著外境起伏,也開始學著去寬容、接納自己和別人,有趣的是,真的是靜心滿久以後才感受到愛,之前是覺得,我連自己的孩子都好像沒有辦法愛,或許是靜心中把很多擔憂、恐懼這些不需要的念頭都釋放了,很多時候愛就可以自然而然從心裡就能散發出來,不靠什麼人、什麼事來給與予,就連看一朵小花、小草心裡都有愛,後來有一個體悟,如果人本身是愛,去到哪也都是愛。

每個人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喜歡愛,渴望被愛的,就算我們常有討人厭的行為,其實背後的動機也都是渴求愛,只是我們被太多事情蒙蔽了,忘了我們本來就是愛,不需要去哪求愛,也可以給愛。若記得自己、他人本身就是愛,心也會容易對自己、他人寬容、接納,也會耐心忍耐。

有一首歌叫「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和先生都很喜歡,仔細想想這作者是不是被雷打到才寫出來的歌,真是寫得太棒了:

「我祈禱擁有一顆透明的心靈
,和會流淚的眼睛
,給我再去相信的勇氣
,越過謊言去擁抱你
,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每當我迷失在黑夜裡
,夜空中最亮的星
,請指引我靠近你」

沒有人在這世間不犯錯、不受傷的,願自己有不批判的透明心靈,和對萬物有情的心,穿越種種語言、念頭交織的表像,看到每個人美好的本質再重新去愛,當我迷失這個信仰的時候,願夜空中最亮的”心”,再次帶我看見真相。

2020年2月21日 星期五

我的小花圃

剛結婚搬到現在這個家的時候,房子前面有個小花圃,我也很喜歡種植物,看到草本的小花小草,都會買回來種,不知道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家這裡只有下午短短兩三個小時日光斜照的關係,當然有時疏於照顧,花草類植物一段時間後都陣亡,最後我就下定決心只種木本類植物了,像是變葉木、川七、雪花木等,就這樣過好多年。

這一兩年,又開始關注花園,把一些多的空間挪來種植物,放進我喜歡的蕨類植物,也種了想養到大盆到爆炸般的狐尾武竹,也有一些其他的小花草。慢慢的我的花圃看起來有時自己有個錯覺,它就像一個小森林一樣,在這排房子中裡面特別覺得色彩健康,其中一個小花居然也延命了近兩年,不斷開花。

重新關注小花圃或許是因為綠色星球的關係吧,大概兩年前去上課,做了一個在圓形水缸中放進七盆小盆栽的植物造景,裡面還放入一個可愛的小小造型青蛙。因為有時會替換快掛的植物,就把星球裡的植物種進小花圃。後來去台中植物園玩,一進到植物園的溫室,因為溫室是圓形的,簡直就像是進到放大版的綠色星球,趁著家人去室內逛,因為很美,我找了一處站著靜心,就在那時候,彷彿這裡的植物們讓我領悟了不動、不做的存在的喜悅,只是這樣快樂的存在不需任何的理由,就可以茂盛、強壯且兀自美麗,也像是理解了楊博士常提聖經中的: “想一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是怎麼生長的:它不勞苦,也不紡織“。

後來回到家,對家前的小花圃升起了感激的心情,謝謝他們教我存在的喜悅,也很自然的會在出門的時候在心裡跟他們打招呼,也覺得對他們很有愛。看著他們強健茂盛的模樣,就像告訴自己,不管日子怎麼過,以人間的角度如何的好好壞壞,都值得過得理所當然,只要我們重新記起來,永遠都不會失去生命的喜悅,而小花圃的強健茂盛也彷彿在回應我對他們的愛與感激。

2019年6月12日 星期三

回到身體

起初追尋生命的答案之後, 看了應該有超過30本的書。拼命的看, 拼命的理解, 很有趣的是, 這些從頭腦發起的心靈的追尋, 最後慢慢由外尋, 反回到內心。從依賴老師, 大師, 到終於可以相信自己、相信生命就是自己的老師; 也從一開始五花八門的修行和心靈療癒的方法, 到最後找到自己的不二法門, 彷彿手拿一把銳利的刀, 砍向了分別的心, 砍向了執著, 終於也可以自己療癒自己。而療癒, 也慢慢的從心靈的療癒, 自然而然的走回身體; 以前不在意身體, 後來發現身體真的也是解脫的門戶, 身體卡住, 心靈的功課也做不完全; 念頭, 情緒, 身體的感受完全幾面一體, 情緒是念頭的放大器, 情緒又與身體互相牽引, 忽略身體的狀態, 其實也是反應不夠覺察自己的情緒、念頭。

據說靜坐的坐姿, 是金字塔的形狀, 這個姿勢可以幫助打通氣脈, 這個自己也能在靜坐中印證。在靜坐的過程中, 容易察覺到身體哪裡卡住, 也可以用意念引氣, 或用動作, 去鬆開卡住的地方, 有比較大的功課, 自己用了好幾個月把它鬆開, 像去年年底脖子有落枕的感覺, 是很深很緊的感受, 我真的費了一翻勁處理, 這些都會在靜坐時變成障礙, 容易分神, 無法守住自己的心, 影響靜心的品質。

自從發現身體是我靜心時卡住的點之後, 我就沒有停止過專注我的身體。從右腳特別容易腳麻, 雙腳緊蹦, 肩頸落枕, 到緊繃的下腹(可能是對應著臍輪的課題), 逐一把它們鬆開、反轉, 隨著身體各部位的鬆開, 彷彿可以體會楊定一博士說的, 當人的中脈暢通的時候, 一個念頭都起不來是什麼意思。雖然距離一念不起還需要努力, 但是心裡會自然而然的寧可從“想”當中退出, 回到心底的寧靜之地。

最近一個契機, 讓我回到楊定一博士帶領的“覺的練習”, 在身體大幅的暢通之後, 再去做“覺的練習”真的來到了一個新的領悟, 不動, 不做, 不費力, 把自己完全交給宇宙, 在如如不動當中守住心。 對於能走到這, 對宇宙與楊博士抱持無盡的感謝。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小我 與 大我

很多時候, 看到走在路上的人, 臉上都是不快樂的, 甚至, 有時像遊魂。內心祈求, 每個人都能明白自己是那個更大的存在, 知道自己是誰, 但是, 事實上, 也沒有什麼好祈求的, 因為經過長長的生命的河, 每一個人, 終究某一生, 都會走上這個結局, 只是早晚。但怎麼樣是知道自己是誰, 我想了一下這個問題, 或許關鍵就是了解真正的我不是"小我"而是"大我"。

什麼是無常的小我

認為時間存在的是小我, 受任何語言、邏輯制約的是小我, 會有任何感受、經驗、情緒 和想法的是小我。

什麼是恆常的大我

唯一不變的, 是那個在我們心中, 看著小我的一切感受、經驗、情緒和想法的那個覺知, 那是與生命合一, 與當下合一的覺知, 你甚至不能稱祂為“我”, 祂就是一, 是一體, 是神、主、佛。


最有趣的是, 一般人不會這樣定義自己就是神、主或佛, 我們都只認為我們是小小的小我, 會生、會死, 所以看事情的角度, 對生命的感受都十分限縮, 覺得自己十分渺小, 生活發生的所有事情, 對個人來說都有絕對可怕的決定性、重要性, 也覺得生命是渺渺茫茫, 不堪一擊, 也不堪一次失敗的。我們也依賴五官, 五官觀察的到的東西, 才認為是真的。 這就是小我, 活得很害怕, 很萎縮, 但我們習慣這樣的萎縮, 習慣這個世界給我們的種種制約, 所以一點都沒有察覺到, 自己不只是一個小小的小我, 而認為小我所感知的一切都是真的, 這是所有痛苦的來源。

今天聽到一段楊博士的話, 突然解惑了, 也算是印證了我自己的想法, 他說, 一個人如果沒有體會過寧靜, 沒有體會一點“空”的邊, 不可能理解時間的概念是虛的, 我想, 這也可以類推到有很多的人並不能接受非五官可觀察的東西是存在的, 反而認為的是迷信, 如果一個人曾經透過靜心、靜坐體會過寧靜, 自然而然就會知道有一種人間之外的真實, 有一種恆常的寧靜與快樂, 以及我是“更大的存在”, 是等著我們去找回來的。

我是更大的存在, 看著自己的筆記留下"當下的力量"作者艾卡托勒的形容, 看了還是很有感, 而且”真實“描述起來, 有時美得像首詩:

所謂自由、救贖和開悟, 就是知道你自己是思考者之下的本體,心智噪音下的定靜,以及痛苦之下的愛與喜悅。

如果期盼這個世界永遠都該給我最好的,給我我要的,簡單的來說,是貪。貪對我來說不是一個要去撻伐的事,只是人普遍的一種狀態。而貪,帶來痛苦,因為人間的事,好壞參半或好壞輪番上陣才是常態,所以只要我們所期待,總有許多事會落空。但這世界也不是來折磨我們的,祂讓我們在壞事裡看到好事,好事裡...